作者: 陳淑婭 武霈 來源: 牡丹晚報 發表時間: 2025-06-17 09:37
□記者 陳淑婭 武霈
時值六月,魯西南大地被辛辣而濃烈的氣息籠罩——這是大蒜豐收的信號。又是一年大蒜豐收時,在成武縣328省道,這條貫穿“大蒜之鄉”的動脈,此刻化身壯觀的豐收長廊:特制的鋼鐵支架上,一袋袋飽滿圓潤的蒜頭,滿載著泥土的氣息與收獲的喜悅。蒜瓣雖小,卻能“蒜”出鄉村振興幸福賬。
作為農業大市,菏澤近年來大蒜產業蓬勃發展,在全省乃至全國具有廣泛知名度和影響力。隨著傳統農業種植邁入現代農業快車道,“小特產”逐漸成長為“金產業”,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。
一頭大蒜,串起一個產業
眼下,在成武縣大田集鎮十萬畝蒜田里,收刨、晾曬的繁忙景象雖已落幕,但收蒜、交易的景象正酣。滿載蒜袋的農用車排成長龍,蒜農們黝黑的臉上洋溢著收獲的喜悅。
“今年蒜價每斤2.2元,比去年略降,但咱畝產漲了兩成!”蒜農們邊裝車邊算賬,這份沉甸甸的“幸福賬單”背后,是菏澤大蒜產業從“靠天吃飯”到“握鏈生金”的深刻蛻變。
大蒜作為大田集鎮的傳統優勢作物,已有30余年的種植歷史,以“個頭大、皮色鮮、辛辣適中”享譽全國。然而,在2022年之前,這一傳統農業還僅停留在初級階段:以大田種植為主,輔之以簡單的晾曬與粗加工,附加值較低,抗市場風險能力弱。蒜農們在“靠天吃飯”“靠價過日”的循環中搖擺不定。
為破解這一困局,大田集鎮審時度勢,精準施策,緊緊圍繞“育產業、建項目、添崗位、擴就業、增收入”五大發展方向,全面啟動大蒜產業轉型升級工程。從2022年下半年起,以大蒜全產業鏈為核心的“金產業”建設正式起步,一場關于“小蒜頭”的變革悄然拉開帷幕。
產業發展離不開基礎,而基礎在地頭。近年來,隨著農業科技在基層的推廣應用,大田集鎮蒜農普遍采用地膜覆蓋、高效水肥一體化、綠色防控等科學種植技術,有效提升了大蒜的產量與品質。以今年為例,在整體氣候適宜和技術保障的雙重作用下,畝產提升20%,為產業鏈發展提供了足量“原料”。
“以前只管種,現在要精種、會種。”大田集鎮程樓村黨支部書記程傳順說,“我們合作社引入智能氣候監測系統,結合土壤檢測報告和農技員的建議指導種植,讓蒜苗‘科學生長’。同時,通過與高校農業院所合作,不斷優化品種,使我們的大蒜更具市場競爭力。”
科技下鄉帶來的不只是增產,更是轉變。越來越多年輕人返鄉加入合作社或自主創業,農村產業從“體力密集型”向“技術密集型”轉變,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。
延伸產業鏈,串起“金鏈條”
產得多,更要賣得好。如何突破“蒜頭粗加工”瓶頸,打造高附加值產品?大田集鎮交出的答卷是:建項目,強鏈條,深加工。
在成武縣現代農業產業園,六家大蒜深加工企業正開足馬力生產:蒜米、蒜粒、蒜酥、蒜粉、臘八蒜、黑蒜……一個個看似普通的蒜頭,在現代工藝和標準化流程下,轉化為精美包裝的高端農副產品,身價倍增,遠銷海外。
“建好一個園區,就能帶活一個產業。”大田集鎮黨委書記侯劍峰介紹,“這些企業不僅推動大蒜價值提升,還為村民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,目前已有一萬多名群眾在家門口就業,實現了‘務農變務工、種地變上班’的蛻變。”
不僅如此,由山東士福集團投資建設的大型物流園項目也在園區內加快推進。項目建成后,將把全縣大蒜倉儲能力提升至70萬噸,成為菏澤最大的農副產品倉儲基地。這一倉儲體系為保障價格穩定、延長銷售周期提供了堅實支撐,讓蒜農“賣得掉”“賣得好”“賣得久”。
傳統意義上的蒜農,如今早已不只是“種地人”,還是“經營者”。產業轉型升級催生出大批懂市場、會管理的新型農業人才。他們既熟悉地頭,又精通市場,是“會種田”的“新農人”。
吳帥便是其中的代表。幾年前,他還是地地道道的種植戶,如今已成長為活躍于市場一線的大蒜經紀人。“每天在買與賣中都能創收,行情掌握在手中,比原來只靠種地賺錢靈活多了。”他說。
如今,大田集鎮幾乎每家每戶都與大蒜產業有關,有的從事種植,有的負責晾曬,有的加工產品,還有的負責運輸和銷售……全鎮形成了“人人參與、戶戶受益”的發展格局,“小蒜頭”真正串起了“金鏈條”。
鼓起“錢袋子”,助力鄉村振興
在鄉村振興的大棋局中,大田集鎮走出了一條符合本地實際、具有地方特色的發展路徑。通過產業鏈建設與市場化運營,大蒜這一“土特產”實現了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躍升。同樣,巨野大蒜也以“蒜中貴族”之名享譽四方。
自漢代起,這片土地便以“潔白如玉、辛辣醇厚”的大蒜聞名華夏,明清時借京杭運河遠銷江南,躋身皇家貢品。2018年,“巨野大蒜”獲國家地理標志認證,地標賦能讓一頭大蒜闖出了致富路。
手握地理標志“金鑰匙”,巨野大蒜產業步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。作為全國重要的大蒜產地之一,巨野縣常年種植面積35萬畝左右,年產鮮蒜60萬噸,約占全國出口量的15%,形成從田間到全球餐桌的完整產業鏈。“地理標志+企業商標”雙品牌模式惠及12萬農戶,戶均增收2000元,讓“小蒜頭”蛻變為致富“金疙瘩”。
精深加工是提高產業價值的有效之舉。在巨野,不少企業以大蒜為原料,生產的黑蒜醬油、黑蒜醋飲等系列產品暢銷國內外,有效提升了附加值。一業興,百業興。巨野大蒜不僅鼓起了百姓的“錢袋子”,也帶動了延伸產業的高質量發展,其深加工產品多次亮相進博會、服貿會等國際舞臺,已然成為巨野強縣富民的主導產業。
“手里有蒜、心中不慌。”這是大田蒜農的真實寫照。在這片土地上,蒜不僅是作物,更是生活的希望、增收的抓手、振興的支點。從種植端向科技化延伸,從加工端向品牌化拓展,從銷售端向國際化布局,最終匯聚為促進農業高質高效、鄉村宜居宜業、農民富裕富足的強勁動力。成武縣、巨野縣種植大蒜的成功經驗,已成為全市推動農業現代化的縮影。